我是工程师
基于马志刚先生受邀在苏州市德资企业专业技术资格联合评审委员会及太仓市工程师协会所做的《我是工程师》主题报告的深入剖析,我们精心整理出四篇笔记。
在首篇笔记中,马志刚先生深入探讨了“工程师的定义”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为我们揭示了工程师这一职业角色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第二篇笔记中,他将进一步阐述工程师应具备的七个基本素养,为后续的工程师培养与评价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基本素养
1、学习、习惯、迁移
谈及工程师的基本素养,从“学习”切入无疑是恰如其分的。这不仅源于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要求工程师不断更新知识以应对职业发展需要,更是因为它深刻体现了工程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应用。“学习习惯”是一种持续的生活态度,而“习惯学习”则是一种良好的方法论,我们可以解读出两重意义。
首先
首先,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将学习和读书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形成难以割舍的“学习习惯”。正是这样的习惯,使得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个体在知识的海洋中逐渐展现出差异。
其次
其次,这同样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即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的热情,习惯性地采用结构性思维进行深入剖析,并有意识地探寻其中的奥秘。我们称之为“习惯学习”。
然而
然而,仅有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习惯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工程师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将所学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apacity或Ability)。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能力的“迁移”,正是通过这一过程,工程师才能真正成为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高手。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无疑是解决复杂问题、设计创新解决方案的坚实基石,而基础理论则构成了这一基石的稳固根基。在研发、设计、深度分析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正如现代汉语学习始于拼音,英语学习基于26个字母,机械工程师在掌握了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基楚知识后,仍需深入探索机械原理、材料力学等核心专业知识。
这些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应该不轻易随着时间进程而遗忘,是工程师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时俱进,与新需求、新知识、新理念不断结合,持续更新,从而不断提升面对新挑战时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
3、洞察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着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海量、零散且可能不完整的信息。那么,我们如何能够辨识真伪,洞察事物的本质?又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图谱?这实际上是一个需要深度洞察与持续思考的过程。如果将“看”视作信息的物理收集过程,那么“思考”便是信息的化学转化与提炼过程。
这种能力不仅需要在成长初期就开始培养,更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刻意练习与提升。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质疑,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自己的内涵。而在工作中,面对各种现象和问题,我们同样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以探寻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感谢观看!敬请关注我们苏州宝骅,下一期我们再见啦!